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爲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1958年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並組建而成。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大陸高校第35-49位,2023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全球第301—400名。
學校本部坐落于中國南方名城廣州,擁有大學城、東風路、龍洞、番禺、沙河、揭陽等多個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5300余畝,環境優美。目前,學校共設有25個學院、2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2個研究院。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省攀峰重點學科一級學科4個、省優勢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省特色重點學科二級學科5個,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學已進入0.4‰。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養体系,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拥有本科专业8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7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超5万人,其中本科生超39000人、研究生超12000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學生、港澳台學生、国际學生。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50余万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通过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国家级精品課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1门、省级精品課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33门,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學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等各类省级实践教学平台83个。近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
建设有2.5万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育人基地——“工大创谷”,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創新創業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創新創業教育9项国家级荣誉的高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學生竞赛榜单位列全国22位,广东省第一。2013-2022年,学校连续五届捧得“挑战杯”全国大學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特等奖4项;2012-2023年,学校连续六届夺得“挑战杯”中国大學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捧得四届“优胜杯”;第八届“互联网+”全国总决赛获2金7银3铜,创历史新高,金奖数位居广东省高校第二(省属高校第一)。全国电子设计大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均获一等奖。学校男子篮球队获第25届中国大學生篮球联赛(CUBAL)一级联赛全国总决赛冠军,连续三年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足球队获2018-2019CUFA全国大學生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校园组总冠军。近年来,學生在声乐、器乐和舞蹈集体项目上获全国大學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全国大學生素质教育艺术品牌金奖等50余项。創新創業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是学校的“闪亮名片”。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4000多人,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近800人,省部級“創新團隊”17個。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國家級省級教學團隊26個、省教學名師19人。
學校堅持頂天立地科研工作,開展高水平科研創新。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广东省重点智库等省级人文社科平台23个。到校科研经费连续多年突破10亿元。国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项数连续四年突破160项,位列全国前60名,2021年首获创新群体项目(全国仅42项,全省仅3项),2022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何梁何利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9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學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會科學)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會科學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广东省优秀社會科學家1人。获中国专利银奖2项、优秀奖7项,2022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3》中位列全国科技创新高校50强第45位,广东省属高校第1位。
學校堅持與産業深度融合,高質量服務經濟建設主戰場。目前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3个重大协同創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IC设计、工业设计、先进材料、环境生态、生物制药、软物质等多个领域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推动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建设。
學校立足灣區、面向全球,不斷深化對外開放辦學。先后与国(境)外160多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校人才培養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创造条件、提供平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巴人工智能卓越中心建设。现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辦學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
面向新發展階段,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奮力推進“1+2+3”攀撐計劃學科提升工程,加快“特色鮮明、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創新型大學建設步伐,爭取早日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爲實現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廣工力量!
(數據更新時間爲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