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 學生 教工 校友 考生及訪客 圖書館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廣工頭條 >> 正文

【南方雜志】胡欽太書記接受專訪:踐行教育強國的“廣工擔當”

2023年11月07日     港澳六开彩开奖号码记录,六开彩开奖结果,2023年澳门开奖结果,内部三肖三码,澳门开奖结果+开奖记录:南方杂志社         次浏覽



近日,學校黨委書記胡欽太接受《南方》雜志記者專訪,暢談廣工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努力回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爲”這一時代命題的特色做法。

珠水之濱矗立著這麽一所高等學府,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如火如荼之時應運而生,我黨組織戰線傑出領導者曾志擔任學校首任黨委書記、院長;59年前,200多名師生投身東深供水工程,把論文寫在國家水利工程發展史上;本科辦學半個多世紀以來,爲社會輸送了50余萬專門人才。

廣東工業大學大學城校區。

他就是廣東省屬理工科大學“長子”廣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廣工”)。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廣工本科辦學65周年。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胡欽太接受《南方》雜志記者專訪時表示:“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支撐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廣工對‘強國建設、教育何爲’這一時代命題最有力的回答。”

賦能制造強省

《南方》雜志:近期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到新質生産力,並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請您談談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應該如何抓住機遇挑起廣工擔當?

胡欽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顧名思義,“新質”即新的質態。有別于傳統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鍵。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實現新型工業化,教育是戰略先導和重要支撐。

安太成教授指导學生进行科学实验。图源:广工

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学校着力构建广工特色的“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成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引导大學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中。

二是推动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学校按照广东双十产业集群及地方产业战略部署,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关键一招”,打造具有广工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断为制造业强省赋能。今年6月,学校通过层层遴选确定首批建设智慧医疗、海洋工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电化学化工、皮肤科学与化妆品技术、低碳冶金工程5个创新交叉研究院,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使命,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学校集成电路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養规模最大的学院,获批设立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養基地。

三是持續推動“産學研用”融合機制改革。學校整合産學研優勢資源與科技領軍企業協同互動,推進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有機融合,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核心問題,推動産業鏈創新鏈與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教育改革攻堅行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大學

《南方》雜志:省委明確提出“1310”具體部署,其中“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包括“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建設”,廣工如何結合自身特色把部署落到實處?

胡欽太:作爲省屬理工科大學“長子”,我們必須將國家所需、灣區所向、廣東所盼與廣工所能有機結合,實現學校與廣東、大灣區、國家同頻共振、命運相系,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廣工作爲和廣工擔當爲國家和地方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撐力量。

學校著力構建廣工特色的“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圖源:廣工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交叉融合促改革、促开放、促创新,以精准发力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人才培養、科技创新、學科建設、师资队伍、国际合作五位一体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

人才培養方面,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打造“企业深度参与、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工科教育“广工模式”;精准对接广东现代产业需求,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博士点申报为抓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科技創新方面,打造有組織的科研共同體,主動融入新型舉國體制、國家實驗室體系,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圍繞重大科研項目,推動産學研一體化發展,推進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有機融合,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广工學生正在进行实验。图源:广工

學科建設方面,以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医工融合、理工结合、人文社科与工科结合,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形成一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加快推进“冲一流”學科建設,做强广工特色。

師資隊伍方面,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制度建設爲重點,堅持黨管人才,強化師德師風第一標准,健全完善“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發展體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分類評價,強化過程管理,激發教職工幹事創業內生動力。

国际合作方面,深化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篇文章上下大力气,大力推进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和协同创新,提升国际合作交流的水平和质量;优化留學生人才培養体系,创新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中国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广工故事。

65年來輸送50余萬專門人才

《南方》雜志:廣工今年成立65周年,這些年爲工業大省輸送人才上作出哪些貢獻?在新的發展節點如何部署?

胡欽太: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廣工本科辦學65周年。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如火如荼,廣工應運而生,我黨組織戰線傑出領導者曾志擔任學校首任黨委書記、院長,爲學校辦學植入紅色基因,立學爲民治學報國的精神內生爲廣工文化的根脈。

1958年,廣州工學院成立,曾志任首任黨委書記兼院長。圖源:廣工

65年的辦學曆程中,廣工始終堅持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初心使命,始終把自身命運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65年來爲國家輸送了50余萬專門人才,旗幟鮮明地回答了“培養什麽樣的人、辦什麽樣的大學、作出什麽樣的貢獻”時代答卷,走出了一條工科院校特色辦學之路。

立足新時代,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接力棒,曆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高校是發展科技第一生産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必須以高質量黨建爲引領,聚焦科教興國使命,著力培養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師生開展項目研究。圖源:廣工

一是守好“本”和“源”,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與國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早已成爲引領一代代廣工人砥砺前行的精神“風向標”。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是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本”和“源”。

二是築牢“根”與“基”,強化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近年來,學校各類辦學指標大幅攀升,教學科研産出進步明顯,這些成績的取得,歸根到底還是依靠人才。目前,學校擁有國家級人才數量約150人(較2019年增長3.2倍),尤其是國家傑青、優青等高層次人才項目已初具規模效應。2022年下半年,我們面向全球公開招聘了8個學院院長,書記校長沖在前線上陣引人,有的甚至面談了5次之多,效果非常好,這批新院長目前已全部上任,爲廣工帶來了新的視野、新的理念和新的精神面貌。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教必先強師。學校突出政治引領,強化高水平人才隊伍的使命擔當;強化引育並舉,構建橫縱貫通全覆蓋的人才工作格局;改革體制機制,激發和釋放人才隊伍的澎湃動能,努力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

三是培鑄“魂”與“志”,工科特色“大思政”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964年,200多名廣東工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前身)師生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到東深供水工程,把青春歲月最重要的那篇論文寫在了國家水利工程發展史上。廣工引以爲傲的紅色基因,在曆屆學子身上傳承。今年6月,學校1560余名畢業生踴躍報名應征入伍或參加“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響應時代號召,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廣工學子最義無反顧的選擇。

“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学校党委切实担当“三全育人”的主体责任,全方位、多举措构建大思政课的全新育人生态。学校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養,打造了的新工科教育“广工模式”,精心锤炼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支撑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广工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命题最有力的回答。

欄目策劃|楊洋

采寫|楊洋

视频、图片|陈海燕 唐勇军 卢志科 卢晓锋

责编|林若川 刘树强

作者:南方雜志社

審核:南方雜志社

編輯:李成瑤

上一條:【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扎根基层沃土 书写高校担当——广东工业大学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下一條:【光明日報】乘風破浪的廣工人:赓續精神火炬,鑄就時代巨輪